文/林俞安 責任編輯/廖采潔
全球化的生活中,不同語言的學習和使用成為現代人生活的日常,台灣人母語為中文,全民的英語程能力和學習資源,與國家競爭力緊密相關。,目前臺灣英語程度為何,又為了英語學習付出了哪些努力?
台北英語程度優於東京 首爾、香港達高級水平
台灣人的英語程度如何?根據2020年至2024年EF Education所統計之英語程度指數(EF 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台北的英語水平在2020和2021年皆列於中等水平(Moderate Proficiency)。整體程度在2020年是贏過其他同為亞洲都市的香港、北京、東京和雅加達;但在2021年英語程度下降,僅有東京和雅加達位列台北之後。
▲亞洲主要城市英孚英語水平指數。/廖采潔製
觀察亞洲其它國家的指數發現,首爾自2020年起便達英語程度高級水平,香港則是在2022年開始躋身高級水平的行列。韓國早在2010年就已了解英語作為第一外語的重要性,並引入大量新型教材和召入更多外籍老師,將英語學習落實於教育方針中。香港則是推行「兩文三語」的語言學習政策,意為學生須學習中文、英文和粵語、英語及普通話口語,五種語言,政府亦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由官方確立英語重要性。香港學童也得利於父母出生於英屬時期,因此在幼稚園就已接受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系統性的英語教育。
位列亞洲都市中英語水平之冠的則是新加坡,新加坡也曾受英國殖民,在落實雙語教育政策之前,就已有一半學校為英語授課學校,累積一定的英語教學師資與經驗。新加坡也因其多元種族特性,在相互溝通上自然以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最為方便,打造出自然的英語環境,更能快速學習英語。政策上則是推行「英語為第一語言,母語為第二語言」的雙語教育政策,將英語的重要性提升。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政策可以說是成功的,因此台灣在2017年便提出雙語政策,盼趕上新加坡的語言程度。
新加坡也曾受英國殖民,在落實雙語教育政策之前,就已有一半學校為英語授課學校,累積一定的英語教學師資與經驗。
圖為新加坡大學課堂教學現場。
營造多語言環境 培養眼界走向世界
台灣鼓勵全世界外籍生來台學習,創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全台各大專院校行走著各國學生早已是日常。在疫情前,台灣大專院校境外生數量就已突破十萬,不過後續兩年因疫情影響又回到九萬多人,直至2022年疫情趨緩後回升至十二萬人。
在境外生國籍中,又以亞洲學生為最大宗,在2021年以前是美洲為次多,不過在2022年歐洲學生首次超越美洲,成為第二多在台境外生的地區。此外,歐洲也是自2021年起學生數量漲幅最多的地區。
▲大專院校境外學生數。/廖采潔製
在教學方面,政府推行雙語教育,並落實於校園中。以政大為例,商學院在2021年通過「雙語學習計畫獎勵要點」鼓勵學生多選修「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課程,並給予金錢補助,提升學生動力。政大亦在2022年設立全新學程「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此學程培育新媒體傳播人才的國際學程,因此採英語及中文雙語授課,並特聘多位國外學者及不同學院教授,用多種外國視角,培育兼具在地意識與全球視野的跨領域學生。
台灣也透過傳播媒體培養民眾英語能力,2022年底,配合雙語國家政策,開播全新電視頻道Taiwan Plus,利用英語傳遞「台灣式觀點」,將台灣的聲音透過媒體播送出去,也使民眾透過收看節目擁有學習英語的環境。
目前台灣的雙語政策正在施行中,也提出了許多措施藉此提升台灣英語水平,期望在亞洲都市間能夠重回英語程度上游圈,同時培養民眾能有更和國際社會接軌的外語能力。
更多寰政94期精彩內容
政午英食堂NCCU English Diner 午餐時光開啟國際交流機會
感受神聖殿堂到觀光熱點的文化躍變,從英國經驗尋找宗教轉型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