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蔚然
「今年夏天是個充滿希望的季節,我們就要說再見~」伴隨著畢業歌的旋律,又一批畢業生即將離開學校,繼續踏上下一個人生階段:有些人選擇繼續進修,在學術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些人則進入職場,提早了解業界的酸甜苦辣。
除了台灣學生外,同樣在政大就讀的外籍學生們,也在畢業的時刻面臨著對未來的探索。對於這些外籍學生而言,他們的畢業並非終點,而是踏上更寬廣天際的起點。
鳳凰花開 邁向人生新旅途
和台灣學生一樣,大多數的外籍生在大學畢業後,多半選擇先投入職場。來自俄羅斯,畢業於外交學系學士班的楊淑涵表示,考量到念研究所花費較高,且外籍人士在台打工有較多限制,他決定先就業,「(畢業後)應該會先工作,因為唸書的話需要錢,但是外國人在台灣打工需要工作簽證,而且有學生身分的話工作有不少限制。」未來的工作選擇,楊淑涵打算善用自己身為混血兒的雙語優勢,成為能流利使用中文、俄文的雙語人才,或是教中文、俄文的語言老師,「因為我本身是混血兒,從小就會中文和俄文兩種語言,這樣的優勢讓我可以在各領域需要外語的職位中,透過不同企業的歷練,學習更多該產業的相關知識。」、「未來如果我要去教中文,或是教俄文,精通兩種語言都會是我的優勢。」為此,楊淑涵打算精進自己的中文、俄文能力,將自身的語言才能發揮到極致,「我知道自己在語言方面已經擁有比其他人更多的一些優勢,我希望能夠將我的優勢發揮在我未來的生涯規劃上。」
▲楊淑涵是中俄混血兒,從小就擁有流利中文、俄文能力的他,希望能在職場上善用自己的語言才能。圖為楊淑涵在達賢圖書館拍攝畢業照。圖/楊淑涵提供
來自馬來西亞,畢業於新聞學系學士班的戴婧雯則已經在實習的網路媒體公司得到轉正職的機會,因此打算先工作一段時間後,再決定之後的生涯規劃,「我自己對自己的期許的話,主要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好好跟得上這裡的一切,不管是就業上還是生活上的一些改變。」、「現在的規劃就是說希望一切順心、順利為主,那也期許自己說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至少能堅持兩年左右。」戴婧雯更希望自己能勇敢面對未來,慢慢適應從學生到社會人士的轉變,「因為我現在是離開學校來到社會,雖然都還在台灣,但我相信不管是心境上還是處境上都會有一定的差別。」
而在就業之外,也有部分外籍生選擇繼續深造,挑戰下一個學位。來自法國,今年即將畢業於應用經濟與社會發展英語碩士學位學程的萬瓏棠便表示,從政大畢業後,他打算回到法國,以半工半讀的方式繼續攻讀法國當地的碩士學位,「我將會在法國參加一年的財務研究生課程。這是一個『工學交替』的項目,或稱為『學徒制』,我每個月會工作三週並學習一週。」關於畢業後的出路,萬瓏棠希望能發揮自己的所學,投入基礎建設或項目的融資工作,「我希望能從事基礎設施或項目融資工作,比如可再生能源項目。」
留台或回國 外籍生選擇大不同
除了就業與升學外,「回國或留在台灣」也是外籍生生涯規劃上必須考慮到的部分。戴婧雯認為,媒體或新聞相關產業的工作者,在工作上相當依賴在當地建立的人脈,也因此他暫時不打算返回馬來西亞工作,而是打算在台灣待一段時間後,再看看馬來西亞有沒有適合的工作機會,「如果說未來是有拿到offer的話,我才會考慮回馬來西亞,但也不會是兩手空空的回去。」但他也提到,他不確定回到馬來西亞後,是否還會按照原先的職涯規劃發展,「回去馬來西亞之後還會不會做新聞媒體相關的工作,這我就比較不確定了。」
除了人脈之外,政治局勢也是外籍生考慮是否回國的重要因素。楊淑涵提到,相較於台灣,俄羅斯的政治與社會氛圍都相當保守,再加上目前俄烏戰爭仍在持續中,考量到自身安全與個人發展,他選擇繼續留在台灣,而若要繼續留在台灣,研究所學歷將會是重要的評點依據,「外國人想留在台灣的話需要累積一定的點數,如果只有學士畢業的話只有十分,碩博士畢業以上才能有二十或三十分的點數。」也因此,楊淑涵打算等工作一段時間後,再進入研究所取得學位。
▲戴婧雯認為,新聞系所提供的政大之聲電台、大學報等實習資源,可以讓同學提前認識到「什麼是新聞」,並確立自己是否要往這條路前進。圖為戴婧雯在畢業前於政大之聲主持最後一檔節目。圖/戴婧雯提供
不同於楊淑涵與戴婧雯選擇留在台灣,萬瓏棠反而是在體驗過台灣社會後,選擇回國發展,「對於年輕的工作者來說,法國的工作條件比台灣好。」提到台、法兩國的工作環境,萬瓏棠更直言:「(法國)管理風格比較輕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也得到提倡。大多數情況下,薪資可能也會更好。」由於工作環境不同及對家人的思念,他還是希望能回到法國開展新生活,「我熱愛台灣,但由於這些原因,我決定回家開始我的職業生涯。」
政大資源豐富 成外籍生生涯發展利基
無論是選擇回國或留在台灣發展,政大擁有的資源都成為外籍生在台灣或母國升學與求職的一大助力。楊淑涵表示,政大的圖書館有許多內容豐富的藏書,且橫跨各個不同領域,當他對一個領域有興趣或好奇時,便會走進圖書館查閱書籍或相關資料,這對於她了解未來職涯方向很有幫助,「這些找資料的過程,讓我能夠更精進不同領域的知識,並且更了解自己未來的職涯方向。」
除了硬體設施以外,政大的人脈與課程也讓外籍生在未來職涯上有更多發展機會和空間。戴婧雯現在的實習便是透過系上學姊的介紹而得到,「因為我自己算是透過學姊的介紹才進入現在這間公司,我覺得政大的資源不管是在學長姊的一些幫助,還是師資,他們都是有非常有經驗的人,在提供我們各式各樣的幫助。」戴婧雯也補充,多認識一些學校的老師,對於未來的生涯發展會相當有幫助,「像可能一些升學輔導,或是就業、職涯上的一些幫助,老師都非常有經驗。」萬瓏棠則認為,在應用經濟與社會發展英語碩士學位學程所學的課程,讓他能夠順利錄取法國的碩士學位,「我在IMES課堂上學到的技能,特別是數據分析、投資組合管理或計量經濟學等定量課程,幫助我被錄取到下一個學位並找到一份好工作。沒有這些技能,我不可能被錄取到下一所學校。」
▲來自法國的萬瓏棠在畢業後決定回到法國以半工半讀的方式攻讀法國當地的碩士學位。圖為萬瓏棠在達賢圖書館拍攝畢業照。
圖/萬瓏棠提供
走過大學生涯 外籍生給學弟妹的鼓勵
最後,三位外籍生也以「過來人」的身分,給予學弟妹們關於未來發展的建議。楊淑涵勉勵學弟妹,不管未來要做什麼,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每一個人的天份跟興趣都不同,只要能找到自己願意持續投入和努力的目標,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戴婧雯則提醒學弟妹,人在面對未來時,難免都會有迷茫的時刻,但即使感到迷茫,也不要輕易停下來,「當你不知道該做甚麼的時候,那就先去累積作品、累積經驗。」、「可能在過程中你會迷茫、你會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我相信至少你有在往前走、至少你有在做些什麼,那就好過你什麼都沒有做。」萬瓏棠也認為,在學期間多多主動學習、增加經驗,是挑戰未來的不二法門,「要保持好奇心,時常提問,參加俱樂部或學生會,做超出基本要求的事情。」他更強調,在學期間積極尋找實習機會是非常重要的,「你應該尋找實習機會並在學習期間建立你的簡歷。充分利用你的學習並享受過程中的樂趣!」
交換汲取研究養分 蒙特婁學生Léa Charette 的台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