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香霆
夜幕低垂,政大綜合球場依舊燈火通明,兩小時不間斷的基礎訓練澆不息場上球員燃起的熊熊鬥志。政大足球隊的球員們身著號碼衣、分成兩隊,哨音一響,隊內模擬戰即刻開展,場上再度鼓譟起來,中、英、泰等多種語言此起彼落,與草坪上滾動的球相映成趣。
但語言的差異,並未成為球員們的溝通阻礙,透過手勢與眼神,他們跨越語言的高牆,交流資訊與戰術。就讀廣告系五年級的黃子齊觀察道:「佑太郎中場的搭檔都是外國人,但即便他不講英文,他們還是可以配合得很好。」從日本來台已經六年的高木佑太郎則回應:「踢球其實不太需要語言。」泰籍球員黃彥誠(Sonny)也補充:「我們隊長很有耐心,會用英文解釋戰術,讓我們理解球隊整體運作。」
就讀政治系四年級,現任政大足球隊隊長的陳韋辰,同時身兼場上指揮與場下橋樑,為台灣學生與外籍球員之間的溝通翻譯扮演關鍵角色,陳韋辰認為,「雖然我們是台灣的大學,但外籍生一直是球隊很重要的一部分。」政大足球隊內幾乎一半由外籍生組成,他們分別來自泰國、日本、德國、美國、聖露西亞、海地、香港,故鄉橫跨三大洲。儘管彼此背景不同,卻甘願為同一個目標奮鬥不止:備戰即將到來的五人制足球大專盃賽。
各國足球文化不同 相異球風激盪多元火花
出身於不同國家的球員,各自帶著不同的踢球風格與經驗背景上場,有人講究踢法細膩、節奏緩和,有人則注重速度突破與身體對抗。
「我覺得台灣球隊踢球時,遇到身體對抗比較多的對手,很容易就會起衝突。可是身體對抗在其他國家其實很頻繁,這就是比賽的一部分,不會把它當做是挑釁。」陳韋辰指出,不同球風、不同戰術執行所產生的文化交流與理解,反而會成為促進球員成長的契機。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踢球風格,但把我們凝聚在一起的,是所謂的『球隊』。」黃彥誠說,「所以我們需要透過每一次訓練、比賽慢慢磨合,這就是我們最後稱彼此為『隊友』的原因。」
以球會友:築建跨國界的友誼與團隊精神
對許多在台外籍生而言,語言障礙與文化隔閡都可能形成孤立感。來自美國的李昂得(Nico)坦言,「東亞的文化,對不熟悉的外國人來說有點難進入,很多當地學生早就有固定的朋友圈。」高木佑太郎也回憶道:「剛來政大的時候,我不太會講中文,也不會講英文,其實蠻孤單的。所以這裡(足球隊)算是一個我生活的重心,是最舒壓,也最可以發揮自己的地方。」
政大足球隊儼然成為一個由多國學子組成的大家庭,場上並肩作戰,場下的生活也十分緊密。球員們平時會一同吃飯、出遊,足跡遍及宜蘭、嘉義等地,積累起無數珍貴回憶。李昂得笑著說:「要在台灣和本地學生交朋友並不容易,但透過這支球隊,我可以在校園裡能認出很多熟悉的臉孔,這感覺真的很好。」
在這樣的多元文化交織下,每一位成員都從彼此的差異中獲得成長與啟發。「每個人都有從自己生活背景帶來的優點或特質,而我們就是在這樣的交流中不斷學習,我覺得這種多元性對我來說就是加入足球隊的收穫。」黃彥誠說道。
一支來自世界的球隊 為同一目標齊努力
當橫跨各洲而來的足球員們,穿上同一件球衣、朝向同一座球門奔跑,這早已超越一場單純較勁的足球比賽,更是一段共築夢想、彼此陪伴的青春旅程。
「其實在加入政大足球隊之前,我已經有六、七年沒踢球了。」回憶自己重新拾起對足球的熱愛,李昂得笑著說,「但我總想著試試看吧,結果真的很慶幸我做了這個決定。」王彥誠則分享自己在異國他鄉找到夥伴的喜悅,「球隊也提供新球員一個很友善的環境,所以每個人每天都有進步的空間,也會一直互相支持。」政大足球隊成為他們生活的重心,也成為一處文化交會、友誼滋長的場域。
在這裡,每一次傳球與奔跑,背後都是對彼此的理解與信任;每一次比賽與聚會,都將成為大學生活裡燦爛又永不褪色的共同記憶。這支匯聚世界而成的球隊,將用腳下的足球編織出共同語言,朝向下一個目標邁開步伐,繼續前行。
圖一:由於白天多數球員都有課程安排,因此足球隊只能利用夜晚的時間,聚集於球場訓練。圖/李香霆攝
圖二:為了讓外籍隊友了解戰術,政大足球隊長陳韋辰靈活轉換語言、利用中英文雙語說明,協助隊內溝通無礙。 圖/李香霆攝
圖三:足球規則允許一定程度的肢體接觸,合理利用身體卡位與護球,可以保護球權、創造進攻空間。 圖/李香霆攝
圖四:足球賽前和中場休息時,隊長通常會召集球員圍圈喊話,激勵士氣、強調戰術重點。 圖/政大足球隊提供
圖五:不分國籍,球員們練習結束後在場邊一邊收操伸展、一邊閒聊。 圖/李香霆攝
圖六:台灣足球大專盃賽程通常三天內完成,到外縣市出賽的經驗與緊密相處讓隊員們的友誼與默契迅速升溫。 圖/政大足球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