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子報 > 政大台韓文化交流會:在校園內外架起跨文化橋梁

政大台韓文化交流會:在校園內外架起跨文化橋梁
2025/03/28

文/劉沐恩 責任編輯/林天昱


在政大校園裡,除了有校方背景的國際學生協會為留學生們打造「第二個家」外,學生們自主成立的跨文化交流平台,也在悄然發光發熱——台韓文化交流會,旨在打破語言與文化的藩籬,促進台灣與韓國文化間的深度互動與理解。從創辦初衷到活動規劃,台韓文化交流會在推動校園國際化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並為許多對韓國文化懷抱熱情的台灣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與成長的平台。

 

創辦初衷與願景

台韓文化交流會的誕生源自於一段寶貴的交換生經歷。大四期間,台韓文化交流會的創辦人羅子權在韓國亞洲大學參與了名為中國研究會的社團,與來自中華文化圈各地及韓國的學生共同交流、分享文化風采。那段在異國求學的日子,讓他收穫了珍貴的友誼,也深刻體會到跨文化互動的重要性。

回到政大後,他決心將在韓國的經歷帶回校園,成立一個推動台韓文化交流的平台。這便是台韓文化交流會成立的契機與核心願景:用心搭建一座讓不同文化碰撞、交融的橋樑,讓來自兩地的學生都能在交流中找到共鳴。

 

大家聚在一起玩團康遊戲。/政大台韓文化交流會 提供。

 

跨文化互動與語言學習

在推動台韓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文化衝擊與溝通障礙。與韓國學生的交流,讓台灣社員們體驗到兩國大學社團文化上的明顯差異。根據社團成員描述,韓國大學社團活動頻率通常較低,每月僅有一次正式聚會,且往往伴隨著社課後的續攤;而台灣社團則習慣每週活動一次,且不拘泥於後續的社交安排。

這種運作模式上的差異,曾一度讓雙方在合作中產生摩擦與溝通上的困難。然而,透過相互理解與調整,雙方逐漸找到了平衡點。疫情期間,由於交換生人數有限,社團活動受到些許限制,但隨著2023年疫情解封,交換生與語學堂的學生陸續返校,跨文化交流的熱情再度被點燃,台韓文化交流會也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互動時刻。

在這個跨國文化交流的平台上,語言並非唯一的溝通工具。台韓文化交流會不設語言門檻,既有台灣社員不懂韓語,也有韓國社員無法流暢使用中文。對於他們來說,與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遠比語言的流利更為重要。

事實上,許多社員參加社團的初衷便是為了進行語言練習,藉由互相學習,提升彼此在韓語或中文上的能力。雖然在語言表達上偶爾會出現誤解,但正是這樣的互動,讓大家更能體會到語言背後所承載的文化魅力。社團成員一致認為,只要彼此心意相通、互相信任,語言上的差異便不會成為阻礙交流的障礙,反而成為彼此學習與成長的重要契機。

 

多元活動與跨文化領導

台韓文化交流會自成立以來,陸續推出了一系列促進與會同學交流的活動。兩天一夜的集體生活,與台韓卡啦OK大賽,讓大家放下身份與語言的隔閡,充分展現才藝與熱情;活動之外,社團設有台韓Buddy制度,通常以兩位台灣社員與兩位韓國社員組成一組,這樣的安排不僅讓新加入的社員能迅速融入團體,也確保每一位成員都能在活動中獲得交流經驗。

 

 

▲宜蘭兩天一夜的旅行。/政大台韓文化交流會提供。

 

展望未來:邁向全國化的交流平台

雖然台韓文化交流會目前已逐漸成長為政大內具影響力的跨文化交流社團,但社團創辦人及現任成員們的願景並未止步於此。他們希望在未來,這個交流平台能夠從政大走向台灣,讓更多對台韓文化有興趣的人士都能參與其中。

因此,社團在繼續維持舉辦現有活動的同時,也開始逐步開放招募對象,歡迎外校學生、畢業人士,甚至其他國家背景的朋友加入;如今,社團內早已不乏來自其他國家的社員,如日本、香港及馬來西亞同學等,這使台韓文化交流會逐漸脫離台灣、韓國,轉型成為一個對韓國、台灣文化充滿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與的國際交流社群。

曾任台韓文化交流會副會長的日本社員中井穗月,因在社團期間獲得啟發,創立了政大台日交流會。兩個社團曾在第四屆時攜手舉辦卡K大賽,成功促進了台日韓三方的文化互動。這樣的跨界合作不僅顯示了社團內部強烈的包容與創新精神,也為日後政大乃至全台灣的國際學生社群提供了可參考的經驗與模式。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國際化時代,透過跨文化交流,在豐富個人的學經歷、國際視野的同時,更能為政大整體的國際形象注入活力與創意。可以預見,隨著校內跨文化聯誼社團持續成長與拓展,,由學生自發的、主導的活動將會成為引領多元文化交流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在政大這片充滿創新與活力的土地,台韓文化交流會藉由學生自主發揮,走出跨文化交流的一步,讓每一位加入社團的學生,能在異國他鄉找到有共同愛好的夥伴、屬於自己的歸屬感與成長空間。

 

相見歡活動。/政大台韓文化交流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