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則文 責任編輯/林天昱
每週二的晚上,政大某間的教室裡總是充滿笑聲與語言交織的聲音。這裡是政大台日交流協會的活動現場,近百名來自各國的學生聚集一堂,透過日文、中文與英文互相交流。有人用流利的日文描述自己的家鄉,有人用磕磕絆絆的中文講述生活趣事,也有人用英文連結不同文化,打破語言的界限。
這個由日本留學生發起的國際化社團,已經成為政大校園裡獨樹一幟的存在。協會不僅吸引了對日文與日本文化感興趣的台灣學生,也受到來自他國國際學生的喜愛。大家在這裡交流語言、分享文化,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台日交流會本屆會長長谷川華子,來自日本,是政大廣播電視學系三年級學生。作為協會的核心人物,她負責組織活動、促進成員之間的互動。「我希望讓每位會員都能感覺到,加入這個協會真是太好了,不僅交到很多朋友,也能體驗許多有趣的事情。」華子笑著說,這份熱情正是她擔任會長的最大動力。
▲不同國籍同學大家都深入交流
創辦協會的初衷與挑戰
第一屆會長中井穗月和副會長華理那,都是政大廣播電視學系三年級的學生。回憶起協會的創辦經過,中井提到:「大一時,政大幾乎沒有日台交流活動。日本學生經常說交台灣朋友很難,而台灣學生雖然有很多學習日文的資源,卻缺乏實戰平台。」副會長華理那則補充:「我們希望透過協會,讓兩國學生有更多交流的機會,能夠互相學習彼此的文化。」
作為協會的財務長,小西朝陽是政大創新國際學士學位學程的三年級學生,他從實際的資源管理角度看待這個協會。「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個自然的交流環境,讓台日雙方都能彼此了解,並建立深厚的友誼。」
然而,創辦協會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語言和文化差異是最大的挑戰之一。「一些對於身為日本人的我來說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台灣的成員來說卻不是理所當然的,反過來也一樣。」華子坦言,這些差異讓她在活動策劃時,需要花更多心思平衡各方需求,但她也認為這是一次寶貴的學習經歷。
語言的挑戰同樣讓華子感受到壓力。「作為會長,我需要在大家面前用中文講話。雖然我本來是個外向的人,但來台灣後往往不敢主動發言,就怕大家聽不懂。」她分享,每次活動發言前都非常緊張,這讓她更加強熟練中文的決心。「如果有人聽不懂我講的內容,我會意識到還需要努力讀書。」
如今,台日交流協會每週的活動成為成員們最期待的時刻。在這裡,台灣與日本學生不僅交流語言,也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的地方,更是一個交朋友的平台。」華理那說。
▲台日交流協會每周都有精彩活動
活動的價值與影響
協會不只建立起學生層面的台日交流平台,對幹部們的成長也有深遠影響。長谷川華子表示,擔任會長讓她學會如何在語言和文化的壓力下領導活動。「雖然最一開始很緊張,但現在越來越有自信了。」這段經歷讓她清楚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對於財務長小西朝陽來說,負責活動經費管理讓他學會如何在時間與資源壓力下妥善處理任務、提升了自己的責任感。「學會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規劃活動,對我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會配對學伴大家交流
▲還有很多有趣小遊戲
願景:連結更多的可能性
展望未來,中井穗月希望協會能夠繼續成為台日學生交流的重要橋樑。「我們希望日本學生能在這裡認識新朋友,也希望台灣學生能從協會中獲得更多文化與語言的體驗。」華理那則補充:「我們希望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從中收穫一段難忘的大學回憶。」
而作為會長,華子希望協會能帶給會員更多的快樂與成長。「我的目標是讓每位會員都能感受到加入這裡的價值,認識新朋友,體驗新文化,讓這段經歷成為他們大學生活中最重要的回憶之一。」
政大台日交流協會,從四位日本學生的初心出發,成為了一個連結台日文化的溫暖平台。每週二晚上,那間擁有多國語言交織的教室,早已不僅僅是一個活動場域,更是友誼與文化交融的象徵。在這裡,異國語言不再是障礙,而是連結彼此心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