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昕俞 責任編輯/林天昱
政大擁有許多姐妹校,歷年來提供本校學生豐富的海外交換留學資源。今年也不例外,其中申請者以商學院與傳播學院的學生比例最高;同時,資科系與創國學院的同學近年也積極申請交換留學,令人好奇在這些系所當中出國交換的學生裡,選擇申請出國的理由及心路歷程。
在交換過程中看見自己的成長 回顧海外生活的點點滴滴
甫畢業於資科系的孫駿維,112學年度上學期時前往加拿大溫莎大學交換。為了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和想法,自大一即籌劃出國交換的他,特意將系上的課程集中在三年半內修完,成功趕在大四畢業。身為該學期唯一申請交換的學生,他表示可能因過往申請人數較少,導致系上助教對交換事宜也不太清楚,為了讓之後的學弟妹們少走彎路,「後來我有寫份心得請他留給學弟妹參考。」儘管如此,孫駿維仍相當推薦學弟妹申請出國交換。他表示,「國外的上課氣氛很活絡,學生都很踴躍舉手發言問題。」這讓孫駿維在無形之中也被影響,開始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練習主動發問。
▲雖未能如願前往歐洲交換,不過在加拿大的生活也讓孫駿維印象深刻。/孫駿維提供。
來自創國學院的黃茗璿及蔡睿芸,分別從法國與德國交換後回台。由於創國學院本身已有許多交換生,入學以來兩人就有許多和外籍學生互動、交流的機會。即便已有豐富的跨文化交流經驗,黃茗璿進一步補充:「出國交換讓我從本地學生變成交換生的身分。」這種身分上的轉變,讓黃茗璿能夠換個角度,感同身受以前班上來台留學外籍生的生活挑戰,也培養他擁有對他人更寬容的心態。
交換前準備方式多 鼓勵學弟妹勇敢向外挑戰、擴展視野
雖然三位就讀的科系,過去出國交換的學生比例較低,在實際申請時,多少會面臨較難諮詢學長姐交換經驗的困境,黃茗璿和孫駿維皆表示,兩人無論是在挑選目標學校、住宿地點,或是安排行程時,都會先參考國合處網站上,過往交換學生的心得,不僅準備起來更安心,抵達異鄉後,這些先備資訊也能讓他們迅速適應文化衝擊、融入當地生活。兩位更進一步指出,自己也會事先詢問周遭已有出國交換經驗的朋友,從同儕口中得到交換的秘訣、注意事項或推薦行程。蔡睿芸也分享,自己曾參加國合處舉辦的留學說明會,說明會中邀請講者分享的知識助他良多,讓他更瞭解出國交換前,應多加注意、準備的事項,也督促他加倍努力準備交換申請事宜。
▲黃茗璿表示有機會在法國打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黃茗璿提供。
對於當初申請交換的決定,三人皆表示毫不後悔,大方提供出國前可以提早訓練的生活技能。「我覺得隨機應變的能力很重要。」蔡睿芸指出,交換生活讓蔡睿芸必須學會獨立處理生活中所有大小事,這樣的挑戰,讓她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更能冷靜應變。她分享自己的交換生活,在西班牙旅行時,由於巴士提早出發,導致事先安排好的行程出現問題,她必須臨時重新規劃路線和交通工具,這也成為他旅行途中深刻的回憶。黃茗璿則認為下廚會是每位交換學生必備的技能,為了省下生活費,在家自煮的機會勢必變多,料理技術的提升,不只可以讓自己大飽口福,也能在一步步的歷練中,親眼見證自己的成長與提升!
▲冬日裡掀起窗簾看到的白皚皚風景,讓蔡睿芸大為震撼。/蔡睿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