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希恩 責任編輯/張愷丰
當今大學教育中,學校除了提供學生校內的學習資源外,也積極尋找不同國家的姊妹校,學校間簽訂合作協議後,學生們便能透過校內申請系統至喜歡的校園就讀。而在規劃交換旅程時,財務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諸如:到當地的花費、銀行帳戶的使用、身上攜帶現金金額等,都是在交換過程需思考的問題。這次採訪邀請到目前就讀政治大學企管四的廖奕筑,分享她在111學年度上學期至西班牙ESADE Business School交換的財務規劃。
當初廖奕筑是透過商學院的交換系統申請,決定至西班牙交換主要是因為之前有學過一點西班牙文,當地學校則是根據學長姐的經驗綜合評估後,選擇位在巴塞隆納的ESADE Business School。除了交換機會,商學院也提供學生多元的獎學金補助,像是廖奕筑於交換前便申請商學院的短期出國進修補助,其餘獎學金依不同規定有不同的篩選機制。廖奕筑表示,這些資金或多或少能紓解同學在經濟上的壓力。
廖奕筑首先說明西班牙交換一學期的平均花費,她的花費相較其他人較為低廉。根據學長姐的經驗,多數人的花費約在40萬台幣,若是北歐等物價更高的地區,則需準備更多的金錢。光是到西班牙的機票就要3萬多台幣,台灣本土的航空公司雖有直飛歐洲的航班,但價位較高,經過比較後,廖奕筑選擇搭乘阿聯酋航空,在杜拜轉機後再前往西班牙。
談到在西班牙最大的花費,廖奕筑細數過後,表示飲食與住宿是她最大的支出項目。平常在西班牙時她住在寄宿家庭,一個月565歐元(約19000元台幣);和朋友至歐洲他國遊玩時則大多住在一晚30歐元左右的Airbnb(約1000元台幣)。倘若至鄰近歐洲國家遊玩時,交通費也占一定比例的支出,像是她在歐洲搭的航班價位多在50歐元到100歐元(約1700台幣至3400台幣左右)之間(如:伏林Vueling Airlines、瑞安Ryanair、易捷easyJet等航空公司)。對於航班的選擇,廖奕筑主要考量價錢、時間、是否轉機等因素,並不會特別偏好哪一家航空公司。去過歐洲其他國之後,廖奕筑認為,在西班牙生活時,因較習慣刷卡,所以身上僅會攜帶少量現金,若是到他國遊玩時,因各國銀行之手續費及匯率不同,就會隨身攜帶較多的現金,但也因此需要更注意自身安全以免失竊。
▲到西班牙錫切斯海邊遊玩。/ 廖奕筑提供
關於在西班牙領錢的經驗,廖奕筑回憶,她曾在車站中的ATM提款,因按成直接發鈔,且是先把台幣換成美金,再換成歐元。簡言之,她以較差的匯率換到當地需要的歐元。後來她在當地人的協助下,找到直接以台幣換成歐元的銀行,且手續費也從最貴的7歐元降為4歐元。出發至西班牙前,廖奕筑也有開外幣戶頭,在國外的時候請家人存台幣進去,然後再從台灣當地銀行APP看當日的匯率,如果看到較好的匯率就可以直接換。不過這些操作需要在台灣時間的早上9點至晚上11點進行操作,否則非服務時間便無法換取外幣。
至於當地的物價及人民的消費力,廖奕筑表示,除了奶製品和酒比較便宜之外,其實西班牙超市的物價跟台灣差不多。不過若是出外用餐,價格則約由15歐元起跳(當時約450台幣左右),貴一點的甚至30歐元左右的也有。因此在巴塞隆納時,若有時間廖奕筑便會自己下廚節省餐費,到歐洲他國遊玩時則大多外食,雖因此開銷較大,但也透過飲食更了解當地。廖奕筑從與寄宿家庭及當地居民的互動觀察中發現,當地人的薪水其實不高,但因大多會享受生活,所以感覺消費力不錯。
最後廖奕筑分享,這次的交換之旅讓她有大開眼界之感。風景、建築、生活、文化、美食等等都令她十分驚豔。她鼓勵想要到西班牙交換的同學,可以藉由事前縝密的規劃,節省日常生活的支出(如:飲食、活動體驗、交通等)。像是在事前預訂交通及住宿(獨旅可住青年旅館;朋友出遊則可一起住Airbnb),可以有效減少花冤枉錢的機會。而衣物和其他紀念品等支出適量即可,若是買太多因此帶不回來也不值得。廖奕筑回顧這次的交換經驗,認為自己成長許多,對於出國遊玩或讀書不再抱有「困難」的想法,也在錯誤中學習,是一次難忘的人生體驗。
▲至法國亞維儂聖貝內澤橋旅遊的廖奕筑。/ 廖奕筑提供
▲法國馬賽蔚藍海岸國家公園出遊照。/ 廖奕筑提供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會大廈附近的橋。/ 廖奕筑提供
▲在捷克庫倫洛夫斗篷橋上拍照。/ 廖奕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