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聖芝 責任編輯/廖采潔
受到《古蘭經》與聖訓的規範,穆斯林族群衍生出「羞體」(Arwah)的概念。「羞體」是穆斯林認為身體不該露出的部位,若將羞體露出就是一種羞恥的行為。一般來說,女性的羞體是除了臉與手之外的身體部位,因此穆斯林女性常用頭巾(Hijab)包住自己的頭髮、鎖骨與脖子。
愛美之心人人皆有,穆斯林的頭巾並非總是樸素且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文化的交融,穆斯林世界也逐漸發展出屬於穆斯林的時尚風格。
穆斯林也可以穿得很時髦!
「端莊時尚」(Modest Fashion)是一種符合伊斯蘭信仰教義的時尚風格,以密實、寬鬆的袍子、不顯身體曲線的設計為主要元素,同時也結合時尚設計感的服裝。
「端莊時尚是一種穆斯林世界的妥協,」專長穆斯林社會研究以及印尼研究的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炫元解釋「也可以說這是在資本主義的影響下,穆斯林服裝的一種美學以及服飾的滲透。」
▲非典型的穆斯林服裝。
/攝影師August de Richelieu提供,來自PEXELS圖庫
2016年的夏天,UNIQLO 與英日混血穆斯林設計師 Hana Tajima,聯名合作並以穆斯林女性「端莊時尚」的概念作為主題,推出了頭巾、長洋裝、長袖與長及腳踝的長褲。此次聯名的目的本為將 UNIQLO 打入東南亞的穆斯林市場,但聯名服裝也受到非穆斯林消費者的歡迎,因此該些「端莊時尚」服飾便擴大在全球的 UNIQLO 店鋪上市。同年1月,義大利時裝精品名牌 Dolce & Gabbana 進軍伊斯蘭市場,發表了一系列飾以蕾絲與華麗花紋的穆斯林頭巾與長袍,打破傳統穆斯林服飾以素色、無花紋為多的設計,讓長袍與頭巾多了時髦與前衛的元素。
可以從數個服飾大廠為打入穆斯林世界,紛紛推出以端莊時尚為設計概念衣著的現象,觀察到穆斯林時尚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端莊時尚」是如何產生的?
穆斯林時尚服裝的發展起源於 1980 年代的土耳其,受到伊斯蘭世界內部的經濟貿易交流,以及旅居歐美國家的穆斯林的推展,使穆斯林時尚漸漸的全球化。
邱炫元提到,隨著印尼的經濟發展,社會中產生了更多的中產階級穆斯林,隨著中產階級的增加,對於伊斯蘭清真商品的需求也跟著提升。不過,中產階級對於清真商品的追求並非全然是宗教性的,他們的消費行為也受到市場機制與邏輯的驅動。印尼政府也大力的推動國內的清真經濟,期待以龐大的穆斯林消費力,帶動清真以及端莊時尚的市場,使印尼在全球清真市場中有一席之地。
雖然穆斯林時尚在經濟結構的變動下蓬勃發展,然而穆斯林婦女穿戴頭巾的議題,仍經常成為政治伊斯蘭運動與世俗性民主主義間的矛盾。
打造新伊斯蘭時尚神學的「頭巾女團」
印尼的伊斯蘭時尚設計師 Dian Pelangi 在2010年成立了「頭巾女團」(Hijabers Community),運用社群媒體討論穆斯林婦女的時尚並使宗教與時尚流行做結合。頭巾女團除了使用Twitter、Facebook 與 Instagram 宣傳活動與推廣時尚理念外,Dian Pelangi 也出版書籍《Hijab Street Style》介紹穆斯林女性服裝的設計理念,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美學風格。
▲「頭巾女團」(Hijabers Community)的Instgram,常用以活動的宣傳。
/ 本報截圖
針對女性美感該如何與伊斯蘭教做結合的議題,Dian Pelangi 出版了《Brain Beauty Belief: Panduan Menjadi Muslimah yang Cerdik, Cantik, dan Baik》(聰慧、美麗與信仰:成為巧智、美麗又良善的穆斯林女性指引),嘗試融合內在靈性與外在美觀,運用伊斯蘭宗教倫理來詮釋現代的穆斯林女性能如何在追求時尚的同時,也呈現自身的信仰美德。Dian Pelangi 的觀點被稱為「時尚神學」或「美妝神學」,她不將清真觀念作為遮蔽女性的羞體或是去除女性本有的特質,而是跨越了嚴肅討論伊斯蘭信仰本質的傳統教理,重新詮釋伊斯蘭倫理,並鼓勵穆斯林女性將自身的美德展示於外在的時尚表現,用符合伊斯蘭規範的裝扮來彰顯女性內在堅定的信仰,與真主的恩惠。
▲Dian Pelangi的Instgram首頁。/ 本報截圖
傳統保守派穆斯林與端莊時尚的衝突
在時尚頭巾展現出現代感美學設計的同時,社會中也出現反對端莊時尚的聲音,他們認為時尚頭巾違反伊斯蘭教對於婦女穿著應端莊的美德。邱炫元提到,有些穆斯林國家的教規較為嚴格,會設立法律來規範穆斯林的衣著,部分國家也會設置宗教警察來要求服裝、飲食與相關的宗教儀式。
邱炫元說明,保守派穆斯林認為穿戴頭巾的目的是遮掩住女性的身體與曲線,但在端莊時尚中的某些衣服多了了凸顯女性身型的設計剪裁,讓保守派認為端莊時尚已違背伊斯蘭教的教義。開明派與保守派穆斯林對於端莊時尚的看法不一,認同端莊時尚的穆斯林認為,自己並不會因為穿著較為時尚而違反教義,質疑守舊派所堅持的傳統服飾。
頭巾戴不戴?非典型穆斯林的應對與認同
穆斯林並非如同大眾所認知,總是披戴著頭巾以及穿著著長袍的。台灣是一個相對開放且多元的國家,穆斯林的穿著也因應著台灣的氣候、文化與社會習慣有著不一樣的展現方式。
就讀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三年級的馬心怡,她雖信仰伊斯蘭教,但平時所穿著的服裝是以自身喜愛的大眾化服飾為主。她笑說自己不是一個典型的穆斯林,是一個「被漢化」的穆斯林,只有在去清真寺做禮拜或參加穆斯林活動時,才會穿戴著頭巾將頭髮與身體給遮住,僅露出臉、手掌以及腳踝以下的部份。
她依然遵循著穆斯林不吃豬肉的戒律,但是在不可飲酒的規範上,就沒有要求自己必須嚴格的遵守。她認為:「內心怎麼想比外在所呈現出來的還重要,知道自己是什麼身份、信仰著什麼,努力當一個好人並且對他人有所幫助,多做一些善的事情是比較重要的。」如同邱炫元在訪談中提到的,部分穆斯林認為自身在穿上較為時尚的衣著時,表現出來的外在行為也依然符合內心所信仰的價值。
馬心怡表示,自己不喜歡戴頭巾,平時也沒有選擇戴上頭巾的原因有三:戴著頭巾很熱、認為戴著頭巾的自己不好看、不想要因為戴著頭巾而被大家用異樣的眼光注視。但是她同為穆斯林的母親,平時出門都會戴上頭巾,而且頭巾的款式與顏色非常的多元。她說,家裡電視櫃的抽屜一打開,裡面放置的全都是母親頭巾。
談到端莊時尚,她表示:「看過有些人在穿著穆斯林服飾時,雖然他們的身體大多都被衣服遮蓋住,但會覺得他們穿的很華麗很時髦,就會覺得他們整體來說穿得很好看。」端莊時尚有著遮蔽大多身體、下擺長、不透明以及剪裁寬鬆的特點,讓穆斯林服裝在時尚與端莊之間取得平衡。
鑲嵌於宗教之中 美感的變與不變
長期以來,主流時尚定義著什麼是優雅、什麼是美。邱炫元提到,審美標準是社會性的影響,並而非自然而然產生,宗教本身就有包含美學,人們會依循著信仰與規範來設計服裝與建築。
「穆斯林遵循著『清真』的生活方式,這背後是有一套嚴密的規範的,」邱炫元說明「而人們在規範當中便會去找一個型塑自己審美的認知與感受。」任何的社會與宗教世界都有它的美學,像伊斯蘭教重視樸素的美、幾何造型、無人物圖像的設計元素,目的在於保持宗教肅穆莊嚴感的感覺。「但審美的標準也不是鐵板一塊,它會跟外來文化以及資本主義交互影響,不斷地被重新塑造。」